人体筋膜链中的交通枢纽---盆底肌

来过我诊室的患者都知道,我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求患者配合呼吸收放,且是肋骨360°扩张的深~呼~吸;而在治疗盆底问题时,我常会从颞下颌关节、膈肌、下腰或腹部筋膜等处下手。

为什么盆底的问题,不单单治疗骨盆区域,甚至需要考虑颞下颌关节紊乱、磨牙、足底筋膜痛等这些症状结合治疗?

如果你体验过运动康复,平时会做瑜伽或固定健身,对于“筋膜”二字一定不陌生。《解剖列车》一书中,分析解释了人体主要12条肌筋膜经线。这些经线贯穿人体,将身体各部分紧密相连;而了解了他们的走向、连接点、功能,我们才更全面理解身体如何作为【一个整体】而工作

盆底肌在人体筋膜链中扮演着核心底部的“起始”与“终点”角色,它不仅是局部肌群,更是全身筋膜张力调节系统中的重要枢纽。从筋膜链角度来看,它与上下、前后、内外的多个链条都有密切连接,是“核心稳定”和“张力整合”的关键点。

🔍 一、盆底肌在筋膜链的位置


✅ 属于核心深层“压力筒”系统

盆底肌是“核心四大支柱”之一:

  • 上盖:膈肌(diaphragm)

  • 前壁:腹横肌(transversus abdominis)

  • 后壁:多裂肌(multifidus)

  • 底部:👉 盆底肌(pelvic floor muscles)

这四者之间由深筋膜(Thoracolumbar Fascia )相连,一起控制腹压、稳定骨盆与脊柱。

二、盆底肌与主要筋膜链🔗的关系 

1. 深前线(Deep Front Line,DFL)

  • 盆底肌 = 深前线的起点/终点

  • 路径:足底筋膜 → 胫骨后肌群 → 髂腰肌 → 横膈肌 → 颈长肌 → 舌骨肌群

  • 👉 盆底-横膈-颈部筋膜一体协同 → 呼吸、姿势、核心张力连动

2. 后浅线(Superficial Back Line)

  • 从脚底 → 小腿后侧 → 背部 → 颅顶

  • 与尾骨、骶骨相连 → 间接影响盆底张力

    ❗例如:驼背/骨盆后倾可能导致盆底张力异常

3. 功能螺旋线(Spiral Line)

  • 连接腹斜肌群、髂筋膜张肌、对侧腿筋肌群

  • 支持骨盆稳定与旋转控制

  • 👉 盆底肌通过旋转张力协调与这条线互动,影响运动中的核心控制

4. 前浅线(Superficial Front Line)

  • 胸肌 → 腹直肌 → 股直肌 → 胫骨前肌

  • 盆底肌与腹直肌起止点重叠,通过筋膜整合腹部拉力与下肢动态

🧩三、总结:盆底肌在筋膜链中的角色

📌 结论:
盆底肌不是“孤岛”,而是深层筋膜链中的底部中枢。它连接着从头顶到脚底的张力网络,协调呼吸、核心、姿势与运动表现。无论是盆底康复、瑜伽、核心训练、专项运动如篮球、网球、杂技演员等,理解其筋膜链中的角色,能更科学地介入训练或治疗。

在临床治疗中,我也会询问/了解患者的训练目标(如产后恢复、改善体态、运动表现提升等);在康复的过程中结合筋膜链理念,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估,也才会看到更好的疗效。

Previous
Previous

Pelvic Floor Physical Therapy vs. Postpartum Rehab?

Next
Next

为什么男性也要练盆底肌?